(10月26日—11月1日)
本周焦点
月球约4万平方千米表面有能力“捕获”水
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对月球上水分子以及可稳定捕获水的月球区域的不模糊探测。结论认为,月球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确实存在水,浓度大概在100ppm到400ppm,而月球上约有4万平方千米的表面具有捕获水的能力。这些水的存在,对未来探月任务前往探访这些潜在的冰储层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周“明星”
英布里斯托城迎来“超安全量子网络”
从不安全的通信线路到未受到充分监督的云端数据库,网络中的漏洞可谓无处不在。而近期,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物理学家乔希及其团队成功在布里斯托城建立了城市范围的“超安全量子网络”,该网络可以连接城市17公里范围内的超过八个用户,将通过促进实现多用户之间量子密码的应用,保障量子互联网的安全。因此,这一实验被视为全量子互联网建设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一周之“首”
首次确认彗星着陆器第二落点
欧洲空间局科学家首次识别出了“菲莱”着陆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表面弹起时的第二个着陆点——“颅顶脊”,此次分析“菲莱”在该着陆点的含冰石块上留下的印记,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着陆时新暴露的冰层的强度,也使人们对未来彗星任务中收集冰样本所需的机械过程有了深入了解。
“最”案现场
美迄今最大暗物质直接搜索实验设施竣工
美国能源部近日正式确认,美国迄今旨在直接探测暗物质的最大实验设施——LUX-ZEPLIN(LZ)竣工,研究人员目前正对其进行测试。LZ建于南达科他州桑福德地下研究中心内,位于地下约1609米处,设计原理是当暗物质粒子与液氙原子碰撞时,液氙腔内的电子会向顶部飘移,迅速产生闪光。这些携带暗物质粒子信号的光脉冲,会被排列在大型容器内的光电倍增管捕获。
技术刷新
新低温催化法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美国研究人员采用一种简单的低温催化方法,将很多塑料内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转化成了高价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后者是很多工业化学品和消费品的基本原料。新催化过程的最佳温度为300摄氏度附近,反应条件相对温和,有助于将聚合物分解为多种大分子,且成本低廉,为塑料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基础探索
绕开“恩绍定理”,磁场也可远程控制
“恩绍定理”指出单一稳定磁场无法维持一个稳定力学结构,这限制了科学家们“塑造”磁场的能力,而英国和西班牙科学家找到一种方法,规避了这个有178年历史的理论,有效消除了远处会使实验读数混乱的磁场,这是科学家们首次以一种有实际用处的方法做到这一点,有望促进量子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
奇观轶闻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恶性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最主要寄生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这种疟原虫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基因表达,在旱季存留于人类血液中,同时又不会导致疾病。该发现解释了恶性疟原虫如何残留在人体内同时不造成可见症状,等到蚊子种群在雨季卷土重来时,成为疟疾再度蔓延的“内部潜伏者”。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下一篇::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