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号火眼金睛“看清”宇宙线氦核能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近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捷报频传。
将时间尺度拉长,过去5年间,我国基础研究同样亮点频出。
“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5点要求中的第一条。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从2016年“科技三会”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研究的比重和地位越来越重要,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更加合理,投入持续增加,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格局正在形成。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关键突破口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高质量成果多点开花
5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迈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
——重大成果加速涌现。面向科学前沿,涌现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限域催化、三重简并费米子、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体细胞克隆猕猴、人工合成单条染色体酵母等重大原创成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煤基合成气一步法、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高性能碳基CMOS集成电路、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蛋白结构解析、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人口出生缺陷无损基因筛查等重要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从2015年的716.1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35.6亿元,年均增幅16.9%;2019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首次突破6%。
——学科发展态势良好。我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连续几年居全球第二,12个学科的SCI论文被引次数也是全球第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和数学等8个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在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首位。
——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建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并投入使用,成功发射“悟空号”“墨子号”“慧眼号”等科学实验卫星。
——科研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拥有50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了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持续完善
优异成绩源于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系统部署。5年来,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我国通过优化总体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此后,一批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文件和落实举措陆续出台。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这份推进基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对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出全面部署。
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制订任务分工方案的基础上,印发加强基础研究项目部署行动方案,面向科学前沿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若干重要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基础研究项目部署,出台《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文件,围绕优化总体布局、强化原创导向、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支持机制等作出系统部署。
此外,《加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推进高校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行动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出台,逐步形成新时期加强我国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为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这些文件的统筹规划下,国家各项计划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关系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系统部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年底已立项项目中基础研究类项目占比约27%。其中,在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领域启动实施干细胞、量子、纳米、合成生物学等10个基础研究重点专项,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努力引领扩展世界科学前沿。
人才队伍生机勃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5年前在“科技三会”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5年来,除了过硬的研究成果,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更可喜的收获是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团队。
“十三五”以来,我国统筹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与质量,形成人才快速发展“新态势”,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超过480万人年。基础研究全时人员当量从2015年的25.32万人年增长到2018年的30.5万人年。2019年,我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超越英国位居世界第二,达735人次。
国家科技计划、重点实验室加大对青年人才等的支持力度。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一批优秀科学家荣获物理学菲列兹奖等国际重要奖项。
为了培植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破四唯”行动,多举措破除科技人才称号与评价结果简单挂钩,并通过推进科技计划表格精简、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烦琐、减少科技计划检查等措施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
面向未来,基础研究又该如何发力?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透露,要制订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开展更加科学优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使基础研究在我国能够成系统地布局,成体系地推进。
“我们要争取‘十四五’使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8%左右。”王志刚说,基础研究要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更加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此外,还要不断改革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以及支持方式,等等。
下一篇::如何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五年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