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许昌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中科院技术

一种诱导乌桕叶片变色技术

时间:2017年02月28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成果简介:

一、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乌桕,又名蜡子树、木梓树和桕树等,是我国原生树种,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乌桕是中国四大油料树种之一,其生长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其单株的种子产量可以达到50千克。乌桕的树冠笔直高大,叶片一般呈心形、互生,叶形优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叶色。乌桕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在砂质、粘质、酸性、中性以及微碱性土壤中均能很好生长,在我国已经有1400多年的栽培史。乌桕树种分布非常广泛,分布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的全境,以及四川、云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常见于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河溪边、坡脚、平坝、田边、地角及村舍四旁。因此乌桕不仅是重要的油料树种,还是一种很好的园林景观植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以及园林市场对优良的景观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乌桕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乌桕丰富的叶色是其作为景观树种的重要亮点之一。在秋季,整株叶片的颜色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红、紫、黄和橙色等),因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然而这种叶片变色主要是由于低温胁迫导致的,而且这种变色所持续的时间较短,这也是限制乌桕观叶价值的主要限制因素。根据已有的报道,在其他植物上,植物的变色主要是由外界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的,例如较强的光照、低温胁迫、盐胁迫等,都会引起植株叶片内花青素类物质的大量积累,从而引起变色。然而大部分环境胁迫都会对植物本身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生长缓慢或者直接引起落叶。在秋冬季节,低温胁迫能够引起乌桕叶片变色,但是不久叶子就会脱落,失去观赏价值。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春夏季节(非胁迫条件下),在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通过外源处理诱导乌桕叶片变红,从而达到提高乌桕的观叶价值的目的。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针对乌桕的叶色这一重要性状,发明了一种可以诱导乌桕叶片变红的诱色素。该诱色素在春夏季节,可以诱导乌桕叶片变红,而且不影响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乌桕的观叶价值。除此之外。本诱色剂配方均使用天然配方,制作工艺简单、步骤少、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目标及主要任务

以已完成的乌桕诱色素制备技术为基础,建立乌桕诱色素的中试生产线,并优化工艺和进行大规模田间试验,进行一系列改进型产品在乌桕叶色诱导方面的应用示范,为实施该系列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三、现有工作基础

本发明中的诱色素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连木提取液、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蔗糖等,通过对其中不同组分的比例进行合理配比,采用直接处理乌桕叶片的方式,来促使乌桕叶片中花青素的合成,从而使乌桕叶片表现出艳丽的红色。目前本发明成果已经初步应用于本实验室的大田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1和图2。

一种诱导乌桕叶片变色技术

一种诱导乌桕叶片变色技术

1. 诱色素处理乌桕两周后,叶片和叶柄以及茎杆的颜色发生明显的变红现象。

                                                            2. 诱色素处理乌桕三周后,大部分处理的叶片以及茎杆都变成红色。

四、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乌桕作为重要的园林观叶植物,其丰富的叶色是其主要亮点之一。然而乌桕叶片变色主要发生在秋季(落叶之前),因此这极大的限制了乌桕的观赏价值。诱色素的使用,使乌桕叶片在春夏季节也可以表现出来粉色、桃红以及深红等颜色。可以在春夏两季即展示多彩的观赏效果。同时,本发明中的诱色素的成分主要为天然化学成分,对环境以及植株本身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因此诱色素在乌桕的景观造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诱色素主要成分为黄连木提取液、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在生产上原料获取比较容易,同时成本较低,因此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实施方式(模式)

    本项目首先拟通过政府或者相关企业支持或者融资,建立产品中试生产线,同时与相关林业部门进行合作,进行产品的应用示范。希望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入股生产线建设及产品生产、应用,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产业领域:农业技术

    所处阶段:小试

    所属研究室/实验室: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五室

    联系人:倪军

    联系电话:0551-65595672

    邮  :nijun@ipp.ac.cn




上一篇:新型内置包裹型缓控释尿素研发及其产业化
下一篇:热等离子体炬及应用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