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新闻资讯

用好区域联合基金为原始创新赋能,我省基础研究走出新时期多元资助成功路径

时间:2023年10月13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用好区域联合基金为原始创新赋能,我省基础研究走出新时期多元资助成功路径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需要不断强化原始创新能力。10月12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在用好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方面再次取得不俗成绩: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结束的2023年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评审工作中,全省共有27个项目获得资助,争取经费约占我省联合基金总规模(1亿元)的84%。

打造新时期多元资助模式的成功典范

  “经过12年的成长和发展,联合基金已成为科技体制机制和科研管理改革的有效实践,也是新时期多元资助模式的成功典范。”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促进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优势学科发展,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1年开始合作设立联合基金,5年1个合作周期,目前已实施完成2期合作。

用好区域联合基金为原始创新赋能,我省基础研究走出新时期多元资助成功路径

  第一期合作着重支持我省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共投入资金1.9亿元,资助了46个依托单位的629名青年科技人员,为其开展基础研究工作起到了关键的“推、帮、扶”的作用。第二期合作重点围绕我省急需的生物与农业、人口与健康、新材料与先进装备制造、资源与环境和电子信息5个领域开展资助,共投入资金5亿元,资助了51个依托单位的573个项目。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联合基金改革,与地方政府设立了“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基金的导向作用,聚焦关键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及重要领域自主创新。2020年11月,我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了第三期合作,正式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用好联合基金项目满足重大创新发展需求

  “虽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项目申报面向全国开放,河南作为没有985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直属院所的省份,综合竞争实力不占优势,但是近3年来我省科技人员表现出色,共牵头主持区域联合基金项目79项,资助经费超过2.4亿元,约占全省联合基金经费总额的81%。”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用好区域联合基金为原始创新赋能,我省基础研究走出新时期多元资助成功路径

  联合基金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吸引、培养和聚集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催生了一批创新成果,对我省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河南大学王学路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大豆根瘤能量感受与共生固氮调节机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是在大豆共生固氮领域我省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创新成果;河南大学申怀彬、杜祖亮团队研究提出了单层大尺寸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的新思路,成为突破QLED应用技术瓶颈的关键,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是我省高校在该期刊发表的首篇文章;郑州大学单崇新团队采用原位加热聚合法开发出深紫外波段的磷光碳纳米点,为发展新型碳纳米点磷光材料提供了借鉴。

  今年立项的27个项目,将围绕农作物改良育种、畜禽健康养殖、地方疾病诊疗、新型创新药物研发、绿色新材料制备、通信安全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其中,王道文研究员承担的项目为破解河南乃至全国小麦品种同质化难题、培育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作出贡献;王天云博士承担的项目突破重组蛋白药物领域的国际技术难题,把该领域的产业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梁静教授承担的项目为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绿色化农机系统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在其他类别联合基金中,我省也相继获得‘叶企孙联合基金’和‘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资助项目共9项,总经费超过4000万元。”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持续完善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共同构成的自上而下的基础研究资助链条,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有力支撑了我省基础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效能不断提升。


上一篇:用好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提升我省原始创新能力
下一篇:河南科技创新成果亮相第60届高博会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