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新闻资讯

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总编有约 学习面对面)

时间:2024年08月09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学习解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总编有约 学习面对面)

《河南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第 03 版)

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总编有约 学习面对面)

主持人 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魏剑

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总编有约 学习面对面)

访谈嘉宾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锐

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总编有约 学习面对面)

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是中原科技城创新布局的双创中心,也是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本期“总编有约·学习面对面”邀请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魏剑一起,围绕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话题交流讨论。

  魏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部署,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请您谈一下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及我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意义。

  张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与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科技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制度性短板和弱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需提高。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必须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良好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蓝图,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就我省而言,在2022年就开展了大胆探索,下好先行一步棋。省委召开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出台了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及10项配套政策措施,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我省创新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推进机制和保障体系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科技创新依然是制约我省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因此,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既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我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魏剑:在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落地过程中,我省主要把握的重点方向有哪些?

  张锐: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为总方向,以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河南力量为总目标,在改革过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未来,国家将主要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部署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河南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就要抢抓中央谋划新一轮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机遇,着力打造环省科学院、环省医学科学院、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三大创新生态圈,探索与毗邻省份建立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机制,奋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后备队。要奋力融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创新央地、省市协同联动,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省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省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省医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培育壮大创新领军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奋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后备队,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体现河南作为担当。

  三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在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协调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系统集成推进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科技人才不能有效衔接、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魏剑: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省科技创新领域将出台哪些重点举措?

  张锐:科技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将深入落实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发挥省委科技委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各地各部门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在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方面。加强创新资源、要素、政策统筹和力量组织,构建任务导向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完善市场出题、政府立题、科学家答题的项目遴选和组织实施机制,持续探索“赛马制”“PI制”等多种科研组织方式。同时,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等支持基础研究。

  在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探索建立省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优化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推行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扩大财政科技经费直通车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

  在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方面。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推动更多公益类科研院所转型为新型研发机构。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试点范围,赋予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更大的自主权。

  在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方面。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赋予其更大自主权和探索权,建立完善充分体现科研人员能力、业绩、贡献的薪酬制度。加大对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线科技人员和团队的奖励力度。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

  魏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下一步,我们要如何通过改革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张锐: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管理部门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培育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领军企业,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构建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落实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财税政策,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强化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运用上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研发准备金制度,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中小微企业使用。

  二是优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型企业上市促进机制。

  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高标准市场化运作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加快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高水平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做强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提高产业创新共性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强与先进地区科技合作,争取重大科研成果在河南转化落地。(本报记者 尹江勇 整理)

  案例

  当好全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排头兵”

  本报讯(记者 尹江勇 师喆)中国科学院赋能河南科技创新,会结出怎样的丰硕果实?5月份,省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在郑州市中原科技城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表示,要力争在河南打造一个旗舰型的世界科学研究中心。

  这只是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篇章中新增的章节之一。“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对省直55个科研类事业单位进行整合设置,形成了布局合理、职能清晰、协同高效的科研院所体系。”8月8日,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建重振中的省科学院作为“关键一子”,成为全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明确规定,支持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方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创新高峰。两年来,省科学院以空间布局融合、管理队伍融合、保障服务融合为支撑,初步形成了省科学院专注科技研发、中原科技城突出城市功能完善和环境营造、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省科学院前瞻布局了量子、智慧创制等16家研究所,牵头组建墨子、黄淮等4家省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高校科研院所7家,助力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系统评估中跃升至第19名。由双方合作共建的中原量子谷,已入驻一批全国顶尖的量子企业及其科研团队,推动我省量子产业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

  现在,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为核心的中原科技城,正在成为全省“两城一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龙头。为了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省科学院正积极创新“企业出题、中原科技城应题、省科学院答题”区域合作新模式,着力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格局,打造开放式创新大平台。

  短评

  吹响科技创新“冲锋号”

  □悦连城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来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拔得头筹,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近年来,我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之首,持续加强前瞻谋划、系统谋篇、战略谋势,推动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河南披荆斩棘、勇攀高峰,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集成电路用超纯化学品、多波长数字光刻照明及曝光系统等,打破国外长期垄断;世界首台硬岩泥水平衡顶盾机,巩固在盾构领域的领先优势;世界首台252千伏真空环保断路器,核心技术国际领先;芝麻新品种“豫芝NS610”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能源开发,从生物医药到信息技术,河南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累累硕果,不仅彰显了河南科技创新的蓬勃动力,也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科技创新的“冲锋号”唤起了中部大省勇攀高峰的精气神。隽永的先声,只有同现实的回声和鸣,才能激荡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就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继续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项目管理制度,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强化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保障,完善安家补贴、住房保障、科技分红等激励制度,进一步“拴心留人”;不断优化“科技副总”选聘模式,推动产学研协同合作,打通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

  体系持续完善,人才不断集聚,动能更加强劲,发展全面起势,下绵绵之力、用久久之功,河南必将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数说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23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超1200亿元,强度超过2%;财政科技支出达到463.8亿元,居全国第8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67.4亿元、同比增长33.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3位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大格局

  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方向的省属科研类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完成,形成具有河南特色优势的“3+4”科研院所布局。省科学院研发实体总数达到42家,成为全国研发实体最多、联合培养研究生数量最多的省级科研院所;中原科技城在全国科技城排名由第31位跃升至第19位

  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省实验室体系实现重塑重构,先后揭牌运行20家省实验室和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加快建设,水灾变模拟试验设施、地月电磁空间多模态观测系统、智能医学研究设施3个项目纳入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先后布局40家省产业研究院,建设50家省中试基地

  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超聚变、华兰疫苗、致欧科技等5家企业进入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三年来,24家科技型企业在境内成功上市。省科技贷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3506家(次)211.6亿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四有”覆盖率达到74.3%


上一篇:看看咱的区域科技创新“成绩单”
下一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河南现代医药产业联盟推进工作座谈会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